Search

父母可以世襲給孩子甚麼

上一代的父母,有時會有意無意地透露出這樣的訊息:「以後...

  • Share this:

父母可以世襲給孩子甚麼

上一代的父母,有時會有意無意地透露出這樣的訊息:「以後我死後,我的財產,都是你們的!」以前,對這樣的說法,沒有特別的感覺。直到自己當了父母,發現現在社會,有愈來愈多的啃老族之後,才發覺,這樣的觀念與言論,確實會誤導,並且害了孩子。

剛出社會工作時,領了薪水,會按時交一些錢給父母。後來,我發覺,並不是每個在工作的人,都會給父母錢。有一個小我七歲的女孩就說,她並沒有給父母錢,都是自己賺自己花。我好奇的問她:「那如果錢花完了,妳還會跟父母要嗎﹖」她難為情的點點頭說:「會耶!」

隔了幾年,她突然買了車,考上了夜間部。要一邊工作,一邊進修。因為她說:「我爸看我每個月都把錢花光,這樣不是辦法。就出頭期款幫我買了車,要我付貸款。因為我只有五專畢業,跟大家至少都大學畢業,差了一點。所以我晚上要去進修。」幾年過去,她車貸付清,學歷也拿到了。

父母可以世襲給孩子甚麼﹖絕對不是物質。在與孩子的朝夕相處中,父母的一言一行,其實,孩子幾乎都原封不動的世襲著。他們看父母的行為;他們聽父母的說法;他們想父母的心意。父母的一切作為,都影響著日後,孩子的行為與思考模式。

幾年前,聽過朋友說一個故事。朋友的朋友,孩子大學畢業後,成天在家玩線上遊戲。不進修,也不找工作。她終於受不了的問孩子:「你就不能去找一個工作,做做嗎﹖」那孩子回答她:「媽,我就不能在家給妳養嗎﹖」那母親沉默了。她們家境不錯,養孩子當然不成問題。問題是,她要養孩子到幾歲﹖日後是不是還要幫忙養孫子﹖要養到自己蒙主寵召的那一日嗎﹖

在寒暑假,為了紓壓與調劑生活。我們會安排,全家出國旅遊。長子在念小五時問我:「媽媽,如果我不跟你們出國去玩,那省下來的團費,可不可以給我﹖」我問他:「為什麼要給你﹖」他說:「因為我沒去啊!那省下來的是我沒花的錢,所以那錢,應該可以給我啊!」我說「這樣子,你就弄錯事情的因果關係了。爸爸媽媽規劃全家出遊,是要凝聚家人的感情,增加親密相處的機會,與累積幸福的回憶。如果,你覺得自己長大了,不想要跟,當然可以不跟。但是,旅行的費用,是爸爸媽媽的錢,這筆錢,如果沒有花掉,當然還是爸爸媽媽的。沒有任何的理由,需要給不去參加旅遊的那個人。」這個問題,長子大概問了我三次。三次以後,他徹底明白了,所謂他為父母省下來的錢,還是父母的錢。

金錢,是個好用的東西。但是,我們要學習如何使用金錢,而不是被金錢所奴役著。現在的孩子,很少看到父母辛苦工作的背影。他們只知道,沒有錢用了,很簡單啊!到提款機,按幾個數字,就有錢,可以跑出來了。

那一天,在加油站加油。先生突然說:「現在怎麼會說有老憨兒在工作﹖」我說:「應該是喜憨兒變老了!其實,喜憨兒很偉大。他們雖然比不上正常人,但是,他們很努力地想要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心力。任何一個在工作岡位上,認真工作的人,都值得我們的尊敬。」長子說「對啊!媽媽,拿喜憨兒對照街友,街友就真的顯得很可憐。他們很多人,明明都好手好腳的,為什麼不去工作,而寧願當街友﹖」我說:「因為他們的心理,可能有還沒有痊癒的傷痕。有甚麼事,一直困著他們,讓他們走不出來。情願選擇餐風露宿、有家不歸或無家可歸。」

父母可以世襲給孩子甚麼﹖絕對不是物質。就算你留給孩子萬貫的家財,也不保證他可以過上幸福的日子。因為,他可能守不住那財產。甚至,讓那家產變成他人覬覦的對象,而引來殺生之禍。

提供給孩子良好的教育機會,正確的教養觀念。告訴他自食其力的幸福感覺,讓他明白,天底下,沒有不勞而穫的事。要學習靠自己的雙手,或腦力與能力,去賺取自己應得的報酬。如果有能力,就伸出援手,幫助需要幫助的人。我們,取之於社會,要懂得,還之於社會。

千萬不要跟孩子說:「以後我死了,財產都是你的!」那真的有可能會造成,孩子無情地跟你說:「現在你要省著點花,因為你死後,財產都是我的!」這樣的因果,會不會讓你的背脊發涼﹖真的,不可不慎啊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生命從愛中來也在愛中成長 交流從傾聽開始也從傾聽互動 透過解讀與同理拉近彼此的心
View all posts